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注释】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译文:
越地的人们传承着楚国的风俗,用竹丝编成五色丝线。
水底深处是深深的休息,太阳高照的时候远方来贺。
五彩丝线色彩鲜艳胜过素色,排比整齐美丽过美女。
五彩丝线的织工如同新出的绫罗绸缎,祭祀的羊羔和旧时的诗歌一样。
现在只夸端午节,谁又能推荐屈原的祠堂呢?
端起酒杯随时向屈原献上祭品,汨罗江上空无人烟。
赏析:
《五丝》是晋代周处所作。此诗为追忆屈原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屈原的遗物:五色丝线。相传古者以五彩丝系臂,后因以“五色丝”指代纪念死者的挽幛。这两句是说:越地的人传习着楚国习俗,他们用竹条编织出五彩缤纷的五色丝线。这里不仅写了五色的丝,而且写出了五色丝的用途。
颔联写屈原的事迹:水底深休,日中远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沉而死,人们认为他的尸骨沉入水底,所以端午节人们要举行赛龙舟等活动来驱除恶气;人们认为屈原的尸骨在水上漂流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到江上去祭祀他,希望他的魂魄得到安息。这里的“日中”与“深休”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屈原的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震动和深切哀悼。
颈联写五色丝线的象征意义:五色绚烂胜过素帛,排比整齐胜过美女。这句是说,五色丝线的色彩鲜艳得胜过素色的丝线,排成一行整齐得胜过美女。这里既描写了五色丝线的美丽,又暗含了五色丝线的象征意义。
尾联写端午习俗:端午节人们喝酒时常常祭奠屈原,汨罗江上空空荡荡,没有行人。这里的“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表明了诗人认为端午节的主要意义就是纪念屈原,其他习俗不过是陪衬而已。“空”字写出了屈原死后,人们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再也没有人去祭祀他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五色丝的来历、特点以及端午节人们的各种习俗,表现了人们对屈原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