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嫌锦绣,新裁白纻作春衣。
金鞭留当谁家酒,拂柳穿花信马归。
公子行
公子风流嫌锦绣,新裁白纻作春衣。
金鞭留当谁家酒,拂柳穿花信马归。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公子行》以“公子”为题,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贵公子的形象。首句“公子风流嫌锦绣”,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这位公子对锦衣的轻视态度,以及他对青春的不屑一顾。次句“新裁白纻作春衣”,则描绘了公子穿着自己亲手裁剪、色彩洁白如云的苎麻布制成的春衣,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品味和个性。
- 文化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宾于创作的一首七绝,反映了唐代社会中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一面。诗中通过描绘一位公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骑马出游,却因不懂民间辛苦而骄纵地践踏麦田,最终导致麦苗被踏烂的情景,揭示了当时一些权贵子弟的不良行为。此诗不仅揭露了贵族的骄奢淫逸,也讽刺了那些不知民间疾苦、只知享乐的人。
- 艺术特色:孟宾于运用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将贵公子的奢华与普通农夫的辛勤劳作形成鲜明对比,通过“锦衣红夺”和“不识农夫辛苦力”等词句,突显了公子的无知与傲慢,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此外,诗中“骄骢”一词,既指马的骄横,也暗指人的骄傲自大,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 历史影响:《公子行》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叹贵族生活的典范之作。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使得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研究唐代社会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
《公子行》不仅是对一个特定时代人物行为的批判,也是对封建社会某些价值观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历史的真实面貌和社会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