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作者在长安时曾寄诗于河中杨少尹,此时又作此诗,怀念友人,表达了自己思念友人的情怀。
首联“非惟咎曩时”,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起笔。诗人自问自答,说自己当初没有及时地投帖拜访,以致耽误了与朋友见面的时间,是自己的过错。诗人自责,既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尊重,也表现出诗人的谦逊。
颔联“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诗人回忆往昔,想象友人远在千里之外,自己只能遥望而不能相见。三秋之后,意味着时间已经很长了,而自己只能远远地看着朋友却不能去探望他,这是多么让人惆怅啊!“参差”在这里有“遥远”的意思。
颈联“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禹”是大禹,传说他是夏代的开国之君,曾疏通河流、治理洪水;“舜”则是上古帝王之一,相传为虞舜,因禅让帝位给尧而被尊称为“圣帝”。诗人借用大禹和舜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大禹治水留下了遗迹,而舜帝庙却显得空荡荡,只有风吹过的声音传来。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尾联“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诗人想象着自己到了河中,与友人相见的场景。虽然距离遥远,但只要朋友思念自己,自己思念的朋友就会到来。这里的“此”指的是自己。“回风”是指回风绕树,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思念之情。“所思”即自己所思念的人。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河中友人杨少尹的。全诗可分为四层意思:一、自责之辞,自责未能及时拜访友人。二、追忆往日,想象友人远在天涯海角。三、抒发相思之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四、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内心孤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