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要求分析诗中景物特点和作用以及诗人的情感。

“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前句写床,后句写井,一“枕”一“汲”,构成一幅清幽闲适的画面。“石”“竹”,都是清雅之器,而“石枕”“竹井”更是清雅之物,它们构成了一个清幽的居处环境。“竹下池”点明地点是在竹林深处,更显出环境的清幽。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居之地的清幽静谧之景。

“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从字面上看,这是描写诗人听到外面有山雨即将来临的声音,但实际却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因为“宿客未眠”,所以诗人才能听到外面有雨声;而“独闻”也并非真的听到了雨声,而是想象中的。这一句写诗人想象听到山雨即将来临,为下文写诗人听到山雨声做铺垫。

“山雨到来时”,点出了诗人听到雨声的时机和地点。这一句写诗人在听到山雨将至之时,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入睡。这句是虚写,也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故意把山雨来临时的情况写得如此清晰,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绪不宁。

最后两句“独闻山雨到来时”,点明了诗人听到雨声的缘由,是山雨将至,诗人才听见了雨声。“独闻”二字,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孤寂,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心情。

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答案要点:

“枕”“竹”都是清雅之器,“石”“竹”构成的“清幽居处环境”。

“宿客未眠”,想象听到山雨将至,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

“独闻山雨到来时”点出诗人听到雨声的时机和地点。

“山雨到来时”,表明了作者内心孤寂,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心情。)

赏析:

这首小令,写山行所见景色,寓情于景,含蓄深沉,别具风格。首句以枕头喻指溪边的石头,用笔简练传神。次句写竹丛下泉水清澈,可以直通井底。第三句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夜已深了,还未曾入梦。第四句写诗人因山行而没有睡意,直到夜半时分才睡着,第五句写听到山间传来阵阵风雨声。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诗人在山行途中所见的景物及其变化。第一句以枕头喻指溪边的石头,用笔简练传神。第二句写竹丛下泉水清澈,可以直通井底。第三句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夜已深了,还未曾入梦。第四句写诗人因山行而没有睡意,直到夜半时分才睡着。五、六两句写诗人入梦后的情景,由梦中听到山间传来阵阵风雨声,醒来后才知道原来已是天亮。

全诗以清丽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首句写诗人所居之处的清幽,二句写诗人所居之清幽的环境。三、四句以梦境为媒介,表现诗人的孤独感与思归之情。五、六句以梦境结束,以山雨来临时的情景结束全诗,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绪不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