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
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诗句: 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

译文: 边塞的草地干旱不生春意,剑光映照出战场的尘土飞扬。

注释: 1. “边草”指边境的草地,“旱不春”意味着这些草地因为缺水而无法生长春天里的植物。2. “剑光”象征着战场上的武器或兵器的光芒,增强了环境的荒凉感。3. “增野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凉和战争的破坏。4. “收骥尾”,形容战况激烈,如同骏马收起尾巴般迅速结束战斗。5. “清瀚怯龙鳞”,描绘出水面因寒冷而显得清澈,但龙鳞般的水波又让人感到不安。6. “帆色起归越”,“帆色”指船上的帆,“归越”可能指的是返回故乡或者某个特定的方向。7. “松声厌避秦”,用松树的声音来描述对秦地(古代秦国地区)的避讳或厌倦。8. “几时逢范蠡”,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如范蠡那样的智者出现。9. “处处是通津”,暗示无论何处都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赏析: 此首诗以边疆荒漠的景象开篇,通过对比边塞的荒凉与中原的生机勃勃,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拟人手法,将战场比作充满危险与挑战的地带,剑光则是战士的象征,增加了诗句的力度和深度。此外,诗中还隐含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态度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