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
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
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
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
旷野多萧条,青松白杨树。

【注释】

挽歌词:哀悼死者的诗歌。蒿草:一种野草。寒日,天气寒冷。蒿上明:在蒿草上显得明亮。凄凄,形容声音凄凉。郭东:城外。素车,白色的丧车。谁家子,指谁家的儿郎(儿子)。丹旐,黑色的丧旗。引将去:拉着他(儿子)离开家乡。原下:坟墓之下。荆棘丛,长满荆棘的地方。此是长别处:这是要长久别离。旷野,辽阔的原野。萧条:荒凉萧索。青松白杨树,指山野中高大挺拔、苍翠挺秀的松柏和杨柳。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河南府司法参军时,诗人为悼念一位刚死去不久的友人而作。全诗以“挽歌词”为题,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写送别的人物和场面,颈联描写墓地的环境,尾联写对友人的追思和哀痛。

此诗起笔突兀,点出“挽歌”,便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送别这一主题上来。接着又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送别的对象三个方面来渲染气氛,使悲凉的气氛笼罩全篇。

首联“蒿上明,凄凄郭东路。”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即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在城外的路上,作者与友人诀别。“蒿上明”三字用得很有特色,既写出了天色的寒冷,又突出了蒿草上的露水晶莹剔透,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清丽的色彩。“凄凄”二字,则渲染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感,也烘托出了周围的凄清景象。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简单的描写,但却为后面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颔联“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直接点出了送别之人及其所乘之车。“引将去”三字,不仅表明了朋友已离乡赴难,而且暗示了作者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素车”、“丹旐”分别指的是白色和红色的丧车。这里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既表现出了葬礼的庄严肃穆,又渲染出送行者心情的沉重。

颈联“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则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景象。“荆棘丛”三字,既写出了墓地荒芜破败的景象,又暗示出了送别者的心情是何等的悲痛欲绝。而“新墓”一词则又使人联想到了生命的无常,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尾联“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这里的“人世间”并非泛指整个社会人类,而是特指作者自己和那位朋友。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命运。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要坚强地面对生活,即使永远离别,也要让这份友谊长存心底。这种生死相隔而又不离不弃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在。

此诗通过描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抒发一腔真挚的感情,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坚定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我们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