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
雕题辞凤阙,丹服出金门。
有泽沾殊俗,无征及犷𤟤。
铜梁分汉土,玉垒驾鸾轩。
瘴岭蚕丛盛,巴江越巂垠。
万方同感化,岂独自南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依据题目要求作答。

(1)“诏放云南子弟还国”一句,是说皇帝命令将云南的子弟遣送回中原。这里用“诏”字表明这是皇帝的命令,突出了命令的权威性和紧急性,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南疆子弟的重视与关怀。

(2)“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两句写朝廷对南疆的厚待。这里“德”指的是朝廷对南疆地区的安抚、安定;“仁”指的是朝廷对待南疆百姓的关爱;“垂”是给予的意思,强调的是朝廷对百姓恩情的延续。这两句写出了朝廷对南疆地区的统治政策:一是安边稳政,二是关心百姓,三是恩威并施。

(3)“雕题辞凤阙,丹服出金门”两句写的是南疆人民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城朝见皇帝的情景:“雕题”是古代南越一带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这里指代南疆人民;“凤阙”即凤凰楼,是皇宫的名称;“丹服”代指南疆人民身穿的红衣。这两句写南疆人民纷纷来京城朝见皇帝,反映了南疆人民向往中原生活的心情。

(4)“有泽沾殊俗,无征及犷𤟤”两句写朝廷对南疆百姓的恩惠:朝廷为南疆百姓减免税收,免除徭役。这里的“泽”指恩泽,“殊俗”指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民族,“犷𤟤”指凶猛强悍的人。这两句写朝廷为南疆百姓减免税负,免除劳役,体现了朝廷对南疆百姓的关怀之情。

(5)“铜梁分汉土,玉垒驾鸾轩”两句描写南诏都城的建设情景。“铜梁”指昆明池上的桥梁,“玉垒”指建于洱海之上的城池,“鸾轩”指皇帝车驾,也代指皇帝。这两句写南诏都城的宏伟壮丽。

(6)“瘴岭蚕丛盛,巴江越巂垠”两句描写南诏境内自然风光。“瘴岭”“蚕丛”指山名,分别位于今四川西昌、攀枝花一带;“巴江”“越巂”分别是今四川的雅砻江、金沙江下游的一条河流。“万方同感化”指四方百姓都受到恩惠;“岂独自南蕃”指岂止是南诏一地,其他各地百姓同样受到了恩惠。这两句写南诏境内的山川风光以及南诏对周边百姓的影响。

【答案】

译文:皇上下令遣送云南的子弟回中原。朝廷对南疆的厚待:一是安边稳政,二是关心百姓,三是恩威并施。南疆人民纷纷来京城朝见皇帝,朝廷为南疆百姓减免税负,免除劳役,体现了朝廷对南疆百姓的关怀之情。南诏都城的宏伟壮丽。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当时唐朝在西南边疆设置羁縻府州,对南诏等民族实行羁縻政策,以笼络各族人民为其统治服务。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出使南诏归来所写的诗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南诏的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