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听泉落,能令野兴多。
散时犹带沫,淙处即跳波。
偏洗磷磷石,还惊泛泛鹅。
色清尘不染,光白月相和。
喷雪萦松竹,攒珠溅芰荷。
对吟时合响,触树更摇柯。
照圃红分药,侵阶绿浸莎。
日斜车马散,馀韵逐鸣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西池》。

译文:
在东阁聆听泉水落下的声音,能让人感受到野趣很多。
当泉水分散的时候还带着泡沫,当泉水淙淙流淌时就跳起波纹。
偏洗着磷磷的石头,还惊扰着翻涌的鹅群。
水色清明而没有一点尘埃,月光洁白与它相互辉映。
水珠像雪似地萦绕着松树和竹子,水珠像珍珠般溅落在菱角叶上。
当人们吟咏时声音会相合,触动树木摇动着枝柯。
照满菜圃的红色是因为药草的颜色,侵满台阶的绿色是因为莎草的颜色。
太阳斜照着车马散去,那余韵就像鸣珂一样追随。

注释:

  1. 西池:指洛阳西面的昆明池或河南开封的金明池。
  2. 东阁:书房、客厅。
  3. 落泉:落下的泉水。
  4. 野兴:野外游兴。
  5. 散时:指泉水从高处下落时。
  6. 沫:水面泡沫。
  7. 淙处:指泉水流动的地方。
  8. 跳波:指泉水跳跃的波纹。
  9. 磷磷石:形容水中的石头。
  10. 泛泛鹅:泛指水鸟,此处形容鹅群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11. 色清:水色清澈。
  12. 尘不染:指水质清澈如未被污染。
  13. 光白:指月光洁白。
  14. 喷雪:像喷出雪花一样的水花。
  15. 萦:环绕。
  16. 攒珠:指像珠宝一样聚集的水珠。
  17. 对吟:吟咏诗文时的声音相互呼应。
  18. 触树:触碰树身。
  19. 更摇柯:指树木因水的晃动而摇摆。
  20. 分:颜色分明。
  21. 侵:浸湿。
  22. 红:指红色的芍药。
  23. 侵阶:漫过台阶。
  24. 绿:指绿色的青苔。
  25. 余韵:留下的声音。
  26. 鸣珂:指马铃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池边聆听泉水落下的声音,欣赏其带给人的野趣和美好景色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泉水落下的声音、水流的动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之中。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