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日雕琼彩,幽庭减夜寒。
梅飘馀片积,日堕晚光残。
零落偏依桂,霏微不掩兰。
阴林披雾縠,小沼破冰盘。
曲槛霜凝砌,疏篁玉碎竿。
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的一首咏物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早春的幽景,通过写雪霁后庭院中景色的变化,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好。
“霁日雕琼彩,幽庭减夜寒。” 首句“霁”字点明时令。次句“雕琼彩”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的积雪如琼似玉,光彩照人。“幽庭”指幽静的院落。三、四两句写雪后院中景物的变化。雪化了,夜来之寒也随之消解,院中显得宁静而清幽。
“梅飘馀片积,日堕晚光残。” 五、六句写花影和日影。梅枝上还留着几片未落的花瓣,夕阳西下,天边晚霞映照,余晖洒满院中的小池塘。
“零落偏依桂,霏微不掩兰。” 七、八句写桂花和兰花。桂花盛开,香气扑鼻;兰花娇美,亭亭玉立,都显得那么清丽脱俗。
“阴林披雾縠,小沼破冰盘。” 九、十句写水波荡漾。树林里雾气缭绕,像是罩着一层薄纱,池水中的小圆石被冰层砸出,露出水面,宛如盘中的银鱼。
“曲槛霜凝砌,疏篁玉碎竿。” 十一、十二句写竹影和竹节。栏杆因霜白而显得更加冷峻,竹叶随风飘落,犹如玉石碎裂般凌乱。
“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既然听说了隐居者的住宅环境很好,就仍可以前往拜访他们。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通过对初春景象的描写,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诗前两联描绘了初春景象,从雪霁日出到梅花飘落,再到晚霞映照、池水冰裂,最后到树木披雾、竹影纷乱,层次分明,步步推进,将一个清新幽雅的环境呈现给读者。诗后两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虽然已经听闻有隐士居住的好地方,但诗人仍愿意去探听并探访那位隐居的人。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拟人和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