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
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
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
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潼关道中
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
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
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
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
注释:
- 白道:白色的道路,指早晨的道路。
- 晓霜迷:清晨的霜雾迷蒙了视线,给人一种朦胧美。
- 离灯:离开的灯光,指夜晚的灯火已经熄灭。
- 马嘶:马叫声,形容马在道路上奔跑的声音。
- 秋风:秋季的风,带有一丝凉意。
- 关树:潼关的树木,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 残月:残缺不全的月亮,指夜晚的月亮已经落下。
- 河鸡:一种水鸟,生活在河流边,叫声清脆悠扬。
- 来往:指往来的人,形容人们来来往往。
- 非无倦:并不是没有疲倦的意思,强调的是无论多么疲倦,都无法抵挡前进的步伐。
- 穷通:指贫穷与富有,形容人的境遇不同。
- 岂易齐:怎么可能相同呢?表示人生境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 何年:何时,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归故社:回到家乡的社庙,即故乡的祠堂。
- 披雨:顶着雨水,形容不畏艰难困苦。
- 剪春畦:修剪春天的田地,比喻辛勤劳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潼关道中所作,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白道晓霜迷,离灯照马嘶”,通过描写晨雾和夜灯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旅途的艰辛和寂寞。第二句“秋风满关树,残月隔河鸡”,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河边鸟儿的叫声,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
诗人通过这两联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疲惫和辛酸。而第三联“来往非无倦,穷通岂易齐”,则揭示了人生的不易和命运的无常,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最后两句“何年归故社,披雨剪春畦”,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平凡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和人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