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
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山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

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翻译

松树下,垂杨轻拂道路尘土,双峰之巅覆盖着苔藓。

冬日的霜气覆盖了小径,却不见红叶点缀;夕阳下的松枝间,白云悠悠。

春天时,砌边花儿随风飘扬,僧人快速扫地;寒冽溪水中,子落鹤先听到。

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悲伤的风起,松树林中隐藏着李白的坟墓。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描绘了松树在寒冷的环境中傲然挺立的形象。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致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松树独特的气质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松树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的高度赞扬。

首句“山下视垂杨拂路尘”通过描写垂杨轻拂道路尘土的场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紧接着,“双峰石上覆苔文”则转向更具体的景物,描绘了双峰之巅覆盖着苔藓的景象。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作的层次感,也使得松树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第三句“浓霜满径无红叶”进一步扩展了对松树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尽管是寒冬时节,松树依然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没有受到红叶点缀的映衬,反而展现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美。这里的“浓霜”不仅点明了季节特征,还与后文中的“白云”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效果。

末句“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则是全诗情感高潮的体现。通过“那堪”一词,诗人表达了对松树林中李白坟墓的感慨之情。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赏,也蕴含了对李白诗歌精神的追忆和传承。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松树的独特气质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