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在襄阳的岘山一带的景象。”春生岘首东”意味着春天首先来到了襄阳的东面,”先暖习池风”则是说春风首先吹拂到了襄阳的习家池。这里的”习池”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特指一个风景名胜地。春风的到来,使得整个地方都变得温暖起来,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襄阳春季的景色。”拂水初含绿”形容春风吹过水面,使得水面泛起了绿色,”惊林未吐红”则描述了春天里尚未盛开的树木。这里的”惊”字用来形容树木被春风吹拂后的样子,显得生动而有力。整句诗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这两句诗描绘了襄阳汉江边上的景色和人物活动。”渚边游汉女”指的是在河滩边游玩的汉水女神,她身着华丽的衣裳,手持长袖,仿佛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桑下问庞公”则是指在某个地方桑树下,有人向庞德公(一位隐居的隐士)请教问题。这里的”问”字表明了人们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和渴望。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的精神。”磨灭怀中刺”意味着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人们会逐渐消除心中的不满和怨恨,”曾将示孔融”则是指曾经向孔融(东汉末年著名学者、文学家)学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有勇气去克服它们,并从中获得成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襄阳春日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成长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性的美和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