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译文:
在秋天的节日中出行,登上了高处的寺庙。
皇帝的心情充满了尘世,佛陀的痕迹出现在了虚空之中。
太阳和月亮应该被祝福以延长寿命,人们和天堂应该得到极大的通达。
我非常高兴地听到有关宝偈的题词,接受记录的人无法与皇帝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诗中的“出豫乘秋节”是指作者出行于秋季,而“登高陟梵宫”则是指作者登上了高处的寺庙。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了作者出行于秋季,以及登上了高处的寺庙的场景,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三句“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则是对整个画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和解读。其中“皇心满尘界”指的是皇帝的心情充满了尘世,而“佛迹现虚空”则是指佛陀的痕迹出现在了虚空之中,这里的“虚空”可能是指寺庙的大殿或者周围的环境。

接着的四句“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则是对整首诗的主题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其中“日月宜长寿”可能是指太阳和月亮都应该被祝福以延长寿命,而“人天得大通”则是指人们和天堂应该得到极大的通达。这里可能是指佛教教义中关于人世和天堂之间的联系,即人们可以通过修行来获得通往天堂的道路。

最后一句“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和感慨。这句话可能是说作者很高兴地听到有关宝偈的题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受到皇帝记录的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