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
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
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
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
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陪张燕公行郡竹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
良臣:优秀的大臣,国家的重要支柱。
国宝:比喻国家珍贵的人才。
麾守:这里指朝廷的官位。
去:离开。
承明: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京城长安。

第二句

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
外户:指门户、家门。
人无闭:人们没有关闭大门,表示社会安定,治安良好。
浮江:长江上漂浮的船只。
兽已行:野兽已经自由地在江面上游动。

第三句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
随来晋盗逸:跟随而来的晋地盗贼得以逃脱。
晋盗:指晋地的盗贼。
逸:逃跑,逃脱。
民化蜀风清:民众受到蜀地风化的影响,变得淳朴善良。蜀风:指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

第四句

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
郛郭:古代城市的外围城墙。
彝典:古代礼仪制度或典籍。
州闾:古代行政区划中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乡镇。
荷德声:承受着美好的德行和声誉。

第五句

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
小人:指地位低微的人。
投天涯:投靠到远方。
流落:漂泊无依,四处流浪。
巴丘城:今湖南岳阳市的古称,此处指杜甫当时流落之地。

第六句

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
所赖:依靠。
中和:这里指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行为,行动。
优游:悠闲自在,不慌不忙的样子。
凿与耕:开凿和耕种,泛指劳动生产活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安定和百姓生活的美好愿景。诗中通过对官员离去、盗贼逃脱、民众受惠等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