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注释】
新秋:秋季的开始。
始惊:才觉得。三伏尽:初伏、中伏和末伏都已过去。立秋: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结束,秋天开始。
露彩:早晨的露水晶莹透亮。朝还:早上。冷:指凉爽。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晚更奇:傍晚时分更加奇异。
垄香:田垄上的稻谷已经成熟了。半熟:指稻谷已经长到了一半。
原迥:田间旷野,指田野。草微衰:草地已经变得有些枯萎了。
清光:指清晨的阳光。安仁:晋代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曾隐居田园。这里用他来比喻自己。谩起悲:竟然感到悲伤起来。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景诗,通过描绘一幅清新秀丽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在丰收季节里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始惊三伏尽”,点出时节,交代了时令,为后文写景作铺垫。次句“又遇立秋时”,点出立秋,表明时序已进入秋季,这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刚刚感觉到三伏天已经过去了,又迎来了立秋时节,这真是令人惊喜的事情。
第三四句“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是说早晨的露珠晶莹透亮,清凉而略带寒意;傍晚的云朵高高挂在天空,显得格外美丽而奇特。这两句分别描写了早晨和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五六句“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田野中的丰收景象。垄上的稻谷已经成熟了,散发出阵阵香气;原野上的草丛虽然还有些枯萎,但也长出了新的绿色。这两句既表现了农作物的丰收,也反映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最后两句“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是说幸好在清晨的阳光里,可以暂时忘记烦恼;陶渊明曾经因为不能像陶公一样归隐田园而感到悲伤(陶公即陶渊明),这里以他为例,暗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