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酬洞庭陈秀才

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注释:

  1. 何需要相识才能见面,见到这首诗后,我的心情就变得非常沉重。
  2. 这门学问从古至今都很难学会,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
  3. 青草湖上云彩辽阔,黄陵庙中树木苍翠。
  4. 在寻找和搜寻美景的时候,如果能遇到理解自己内心的人,那真是太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之作,陈秀才对诗人的诗歌表示赞赏和感谢,而诗人则以自己的诗歌回应了陈秀才的赞美。全诗以“不必识面”起,以“得即动知音”收,表达了诗人与陈秀才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之间默契的理解。
    首句“何必要识面”,表达了诗人与陈秀才无需见面就能通过诗歌交流的意境,也表达了诗人对陈秀才诗歌的高度认同,认为他的诗歌已经深深地触动了自己内心的深处。
    第二句“见诗惊苦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力量。这里的“苦心”并非指诗人的内心痛苦,而是表达出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这种努力和辛劳使得诗歌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诗人通过对“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两句的描写,表达了对诗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他认为,虽然诗歌艺术从古至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要想真正掌握并发扬光大,依然需要人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青草湖的云海浩瀚无垠,黄陵庙的树林茂密葱郁,这些景色都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诗歌的评价。他认为只有通过精心的搜索和搜寻,才能找到那些美好的景致和感受,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的诗歌才能触动人心,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
    这首诗通过酬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与陈秀才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的共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