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
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
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注释】:
一室贮琴尊:一屋子都放满了琴。
诗皆大雅言:写诗都是高雅的言辞。
夜过秋竹寺:晚上路过秋竹寺。
醉打老僧门:喝醉了打老僧的门。
远烧来篱下:远处的炊烟飘进篱笆。
寒蔬簇石根:寒凉的蔬菜簇拥在石头下面。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闲静的庭院里,只有鹤的足迹,大半是拄杖留下的痕迹。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天宝十一年)秋,诗人被贬为江陵司马途中经过秋竹寺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秋夜过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情。
首联“一室贮琴尊”,以“一室”和“贮琴尊”两个词语点出陈陶居所的特点,表明这里是一个幽静雅致之地,主人好古爱贤,不喜世俗之喧嚣与浮华。颔联“诗皆大雅言”,则进一步揭示了居处主人的高尚品格,即他虽遭逢变故,仍保持高洁的节操,不媚俗,不改其志向。颈联“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夜晚来到陈陶居所时的所见所感。“秋竹寺”三字既表明了寺庙所处的环境,又点明了时间是在秋季,更烘托了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而“醉打老僧门”一句,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当时酒意正酣、兴致勃勃的样子,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尾联“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则进一步描绘出秋夜陈陶居所的景象。“篱下”、“石根”等词语既点明了地点,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两句“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更是将读者的思绪引入到一个更加宁静美好的境界之中。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陈陶居所的幽雅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