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小松】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

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注释】

《小松》——咏物诗。

“发地”句:指小松的幼苗刚从地下出土,只及膝盖。“蟠根”句:言小松的根盘曲有致,已显示出它的生机。“严霜”二句:写严冬时节,百草皆白,只有这株小松依然苍翠,显得格外突出。“后夜”二句:意指深夜寂静中,听到蟋蟀声声,仿佛在为这苍翠的小松伴奏。“谁于”二句:言这株苍翠的小松,经历了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其枝干犹如老龙般盘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小松以抒发作者对小松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小松生长的环境、姿态和声响等,表现了小松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首联先写小松刚刚长出嫩芽,还不满人的膝头;再写小松的根基盘曲有力,已有生气。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小松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严霜”二句,则进一步写小松在寒风凛冽之中,傲然挺立,不与众草同色,显示了它那苍翠欲滴的生机。

颔联进一步写小松的姿态。“后夜”二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而蟋蟀的叫声也由夜晚传至清晨,更显出小松苍翠的可爱。“谁于”二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小松的无限赞赏之情。

颈联写小松的声响。深夜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似乎在给小松奏乐伴奏。这两句既写了声音,又写出了声音所营造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幽寂而又欢快的意境。

尾联写小松的气势。它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露,依然屹立不倒,就像一条盘旋的老龙一样。这句诗既赞美了小松,又暗寓了诗人自己坚贞不屈、宁折不弯的气节。

这首诗通过对小松的描绘,表现出小松的坚韧、高洁、优美和生机盎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事物人格化,使诗歌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