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诗句解释:

  1. “远迹都如雁”:表示诗人自己的行踪飘忽无定,就像大雁南飞北回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这里的“雁”不仅指自然界的鸟儿,也隐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2. “南行又北回”:描述了诗人在南方的活动后又回到了北方,这可能意味着他在某个地方暂时停留后再次出发。
  3. “老僧犹记得”:这里的“老僧”指的是曾经与诗人有过往来的老僧人。诗人提到“犹记得”,表明他对这段旧日的友谊记忆犹新。
  4. “往岁已曾来”:诗人回忆过去某年(可能是多年前)也曾到访这个地方,与老僧相聚。这里的“来”字可能指的是回访,也可能是字面上的来访。
  5. “话遍名山境”:描述了诗人与老僧一起游览了众多美丽的山水名胜。这里的“名山”指的是有名的高山或风景名胜区。
  6. “烧残黑栎灰”:这里“烧残”可能指的是烧毁旧物,而“黑栎灰”则暗示着某种古老的、被遗忘的事物或经历。
  7. “无因伴师往”:由于某些原因,诗人未能和老僧一同前往某个地方。这里的“无因”指的是没有理由、没有机会。
  8. “归思在天台”: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某个地方(天台)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天台”很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

译文:

再经蒋山与诸长老夜话
远方的踪迹如同大雁向南飞翔又向北返回
老僧仍记得,以前我也曾来到此地
与长老们共话过诸多名山的美景,烧尽了那黑色的栎木柴火
但没有机会和长老们同去,只能将思念留在天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历和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老僧在蒋山夜谈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老僧的深厚友情。同时,通过对名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黑栎灰的提及,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诗人未能与老僧同行,只能独自带着深深的思念前往天台。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