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
话通时事少,诗着野题多。
梦外春桃李,心中旧薜萝。
浮生此不悟,剃发竟如何。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莫问疏人事,王侯已任伊。

不妨随野性,还似在山时。

静入无声乐,狂抛正律诗。

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

注释:

  1. 莫问:不问,不去管他。
  2. 疏人事:不关心世俗事务。
  3. 王侯:贵族、诸侯。
  4. 任伊:任凭他们。
  5. 随野性:随心所欲地生活。
  6. 还似在山时:仍然像住在山林中一样。
  7. 静入无声乐:静静地享受着没有声音的快乐。
  8. 狂抛正律诗:放荡不羁地写诗。
  9. 自为:自己创作(诗)。
  10. 仍自爱:仍然爱护(自己的作品)。
  11. 清净里寻思:在清静无为的环境中思考问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之一,共有十五首,每一首都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等的感悟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句“莫问疏人事,王侯已任伊”,诗人以淡泊的态度看待世俗的繁华,认为富贵荣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诗人用“王侯”一词来表达对权力地位的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因此,诗人选择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次句“不妨随野性,还似在山时”,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生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规则和束缚。诗人用“还似在山时”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隐居山林中的隐士一样,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独立。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能够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第三四句“静入无声乐,狂抛正律诗”,诗人通过这两种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他认为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比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有些事情则是需要放下和放下的,比如那些过于拘束和规范的生活。诗人用“无声乐”来形容内心世界的宁静和美好,用“正律诗”来形容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和规则的事物。这种对比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最后两句“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诗人总结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应该盲目跟随他人的脚步。而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只有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独立才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诗人用“自为”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生活;用“自爱”来形容对自己的珍视和尊重;用“清净里寻思”来形容在清静无为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