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见庭竹,君应悲我情。
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
每谢侵床影,时回傍枕声。
秋来渐平复,吟绕骨毛轻。
注释:
病起后看到庭中的竹子,你一定会感叹我的心境。
为何不让我更瘦弱一些,反而称我正在修行苦修。
每次谢过床的影子,时常回荡着枕边的声响。
秋天来临时逐渐平复,吟诵绕梁声轻如毛。
译文:
病愈后见到院中的竹子,你会为我的心境感到悲伤。
为什么不能使我更消瘦些呢,反而说我在修行苦行。
每次谢过床影子,时有回响在枕头边。
秋天来临渐渐恢复了平静,诗声绕梁轻轻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作者以病愈后见到院中的竹子为由头,抒发了自己对于修行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含蓄,富有诗意。
第一句“病起见庭竹”,点明了病愈后所见之物——院中之竹。这里的“庭竹”并非指一般的庭院竹子,而是特指作者的心境。因为作者刚刚病愈,所以看到院子里的竹子,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心情也像这竹子一样,虽然病愈了,但心境依然低落。
第二句“君应悲我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这里“君”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者同道中人,他们看到作者的心境,自然会为作者感到悲伤。因为作者已经病愈,但心境却并未平复,这与他们的修养和境界相去甚远,所以他们自然会感到悲伤。
接下来三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竹的态度以及听到竹的声音所产生的感受,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何妨甚消瘦”一句,表面上看似在抱怨竹子太消瘦,但实际上,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写照。他觉得自己虽然病愈了,但心境仍然低落,就像这消瘦的竹子一样,需要更多的修养和磨练才能恢复。而“却称苦修行”,则是诗人对自己心态的自嘲,他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修炼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两句“每谢床影,时回枕声”和“秋来渐平复,吟绕骨毛轻”,则描绘了诗人在病愈后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每当看到床上的影子,就会想起枕头上传来的声音,这些都让诗人想起了病愈前的生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生活也逐渐变得平淡和安宁,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和愉悦。
这首诗通过对病愈后见到院中之竹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