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注释: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谢王拾遗,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王维。王维曾任右拾遗,故称王拾遗。诗是作者写给他的一首赠答诗。安禅处:佛教用语,指打坐念佛的地方。生涯:指一生的事业或生活。一印灰:指自己一生的行踪。经年:经过一年的岁月。乞食:乞讨食物。昨日:前天。黄梅偈:黄梅调,即《黄梅子》,一种曲调名。白雪才:白雪,指唐初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白雪歌》相传是他所作的曲子。这里用“白雪”比喻王维的音乐才华。因令识鸟迹:让王维辨认鸟爪上刻的足迹。苍苔:深绿色植物,覆盖着苔藓的石头,常被当作山中草堂的象征。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给好友谢王拾遗的一封信中的一段文字,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欣赏。

首句“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描绘了作者隐居于竹林深处,过着清贫的生活,一生的足迹如同一印般微不足道。这里的“禅”字,不仅指佛教修行,也暗指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竹子,作为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常常代表着坚韧、高洁的品质。而“灰”字,则暗示了生活的平淡与无趣,以及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失落。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又透露出他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无奈。

次句“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甚至不惜以乞讨为生。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昨天,一位曾经的谏臣来到他的面前,这无疑给了他巨大的鼓励和支持。这两句诗,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又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第三句“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则是作者自谦的表现。他认为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因为生活的困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那些曾经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的人,现在却已经离开了人世。这几句诗,既展现了作者的谦逊和感恩之情,又表达了他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哀思。

最后一句“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感悟。他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像鸟儿在石头上留下的足迹一样,它们虽然微小,但是却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这几句诗,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又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深厚情谊的美好回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