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外求诗妙,年来鬓已秋。
未尝将一字,容易谒诸侯。
挂梦山皆远,题名石尽幽。
敢言梁太子,傍采碧云流。

【注释】

自题:自己写诗题名。

禅外求诗妙:禅外寻找诗的奥妙。

年来鬓已秋:近年来,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

未尝将一字:从没有写过一个字。

谒诸侯:拜见诸侯王。这里指当官。

山皆远:山都很远。

题名石尽幽:题在石头上的名字都很隐蔽。

傍采碧云流:旁边采集白云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诗,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人说“禅外求诗妙”,“禅外”,禅宗,佛教名词,指佛教修行的方法或境界。“求诗妙”,即求佛家所说的那种至高无上的诗的境界。

诗人说自己“年来鬓已秋”,说明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仍然“未尝将一字”,也就是说,从没有写过一个字。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年已不惑,但一直未能写出好诗来。这两句中“未尝”和“不曾”含义相同,都是表示从未有过的意思。

“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谒”,拜访、谒见;“诸侯王”,古代封建国家的首领。意思是说,自己从来没有为官,也从未拜会过什么诸侯王。这句是说自己从不向别人献媚讨好。

下面这两句,“挂梦山皆远,题名石尽幽”。意思是说,我梦见的高山都已远远地隐去,我在山崖上题字的地方也都十分幽静。这里,“挂梦”,是作者的自谦用语,意谓梦中所见的山水,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山水。因为作者一生未做官,所以“挂梦”与“未尝将一字”相照应,表明诗人并不想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山皆远”一句,既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又反映了作者的孤傲性格,表现出他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顾。

最后这两句“题名石尽幽,敢言梁太子,傍采碧云流。”是说,题在山崖上的石头都十分隐秘,不敢说我是梁国太子,我只是旁观那些飞流直下的碧云。这里,“梁太子”指的是梁武帝萧衍,他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傍采碧云流”句中“碧云”是形容瀑布的水流像蓝天中的白云一样流动。这句意思是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旁观的人罢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和不慕荣利的性格,同时反映了他的孤独感和苦闷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