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怀巴陵旧游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注释:
怀巴陵旧游:怀念在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游历经历。
洞庭云梦秋:指秋天的洞庭湖和云梦泽,都是楚国的名胜。
空碧共悠悠:形容湖光山色宁静而又悠远。
孟子狂题后:意谓自己曾与孟子一样狂放不羁地写下了豪言壮语。
何人更倚楼:问谁能像自己那样高傲地站在楼上。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太阳落山时,远处的小船随流水而行;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波纹。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最后想要再次去寻找过去的地方,那就是僧人的窗户旁的古老的河岸边。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故地之作,诗人以“怀”为题,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怀念之情。全诗以洞庭湖和云梦泽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景色图。通过描绘湖光、山色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诗人首先描绘了洞庭湖和云梦泽的秋景。湖水清澈如镜,天空中的云彩飘荡,整个湖面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这里的“空碧”指的是湖面上的白云,它们随风飘动,给湖面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感。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在回忆中不禁感叹:“空碧共悠悠”,这种情感贯穿全文,成为整首诗的主旋律。
颔联“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他曾经像孟子一样豪放不羁,留下了许多激昂的文字。如今,面对家乡的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何人更倚楼?”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故乡人民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
颈联“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则是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湖面上的景象。远处的船只随着水流缓缓前行,而风从水面吹过,掀起层层波浪。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与亲人朋友一起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尾联“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是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能够再次找到那个地方,即僧人的窗户旁边的古老岸头。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够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继续在故乡的生活下去。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深情的表达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它不仅仅是一首怀念故乡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性的作品。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对过去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人民深深的怀念。这种情感穿越时空,感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