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
万历二年进士第一。
除修撰。
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
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
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
有《宗伯集》、《柏潭集》。
生卒年:1550-1610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
万历二年进士第一。
除修撰。
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
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
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
有《宗伯集》、《柏潭集》。
生卒年:1550-1610
【注释】: (1)《易水歌》: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临行前在易水边送别好友高渐离,作《易水歌》。 (2)华三:作者的朋友。 (3)南:指南方。 【译文】: 我弹起宝剑唱什么?秋风满船挂帆归。 艰难为客已倦人,惨淡相随感可怜。 世路如同浮云外,乡心犹似落日前。 西风吹过易水边,因之而泪洒如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方送别朋友的诗作。首句“弹铗”二字,点明送别的场景和心境
诗句释义 1 浮名:虚名,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声。 2. 那足恋:不值得留恋。 3. 风雨问归途:风雨交加时询问自己的归路,形容在外漂泊的艰辛。 4. 客泪三年尽:指在异乡度过的三年中流下了许多泪水。 5. 乡心一雁徂:乡愁随着大雁南飞而愈发强烈。 6. 衣将裁薜荔:打算用薜荔皮做衣服。 7. 帆欲挂蘼芜:打算用蘼芜(一种植物)来做船帆。 8. 明镜刀头夜:夜晚的镜子上因刀光反射而映出锋利的刀影。
顾光禄管山人轩窗坐月分得生字 冬夜月仍满,入林疏影横。 霜清薜荔色,雁度关山情。 对酒兴难尽,披裘寒更生。 故园丛菊在,寂寂照残英。 注释: 1. 顾光禄:这里指顾光,可能是指顾况或顾光禄,一位唐朝诗人。 2. 管山人:这里指管领山林的人,可能是顾况的自谦之称。 3. 轩窗:窗户。 4. 生字:可能是顾况当时所写诗的题目。 5. 冬夜月仍满:冬天的夜晚月光仍然明亮。 6. 入林疏影横
【注释】 西南:指送别之地。黄清父:人名,生平不详。 汉月行行远:指明月在天空中运行。 蛮风一一新:指南方的风吹拂着你。 雨凉鸿雁晚:指雨水让鸿雁感到凉爽。 花暖碧鸡春:指花儿温暖了碧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春天的气息。 王阳驭:即王羲之的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西南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全诗四句一联,每句七字,押韵平仄协调。第一联起得苍劲,第二联写景如画,第三联写情如真
注释: 行人岁暮返,而汝独孤征。 行人在岁末返回家乡,而你独自在外漂泊。 总惯无家别,非轻作客情。 习惯了没有家的感觉,并不轻视做客的心情。 层冰岐路仄,落月大堤平。 路上有层层的冰,大堤上月光明亮。 莫上高楼宿,应多哀雁声。 不要登上高楼住宿,因为会有多声哀伤的雁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年末回家时所经历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行者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旅途艰辛的感慨。
注释: 1. 彗经旬不灭:彗星经过,十天仍然没有消失。 2. 十月彗星见:十月出现彗星。 3. 亘旬光丈馀:经过的时间长达十天,光芒有丈把长。 4. 银河不用扫:不必用扫帚去清扫银河。 5. 天意欲何如:天意将会怎样呢? 6. 避殿君王诏:为了躲避宫殿,君王下达了诏令。 7. 登台太史书:登上台阶向太史报告。 8. 杞人忧国泪:像杞国人担心国家的灭亡而哭泣一样。 9. 占夜几踌躇:占卜夜晚的吉凶
【注释】 又得潮:指又逢大潮,潮水涌动。 岁序:一年中的节气。此处指年景。 何磅礴:气势多么盛大。 宦情:公务之情。 寂寥:冷落、寂寞。 相逢:相遇。不醉饮:没有畅饮。 其奈:奈何。此良宵:这美好的夜晚。 夜筑当风壮:夜晚在风中修筑城墙。 春灯带月骄:春天的灯光照耀着月亮。 乡心与羁思,同入大江潮:家乡的心和羁旅的思念,都汇入了长江的大潮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中怀人、寄家思归的小诗
【注释】管山人:即管格。临清:今属山东。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劝慰。 首句“客久复行役”,意思是朋友你在外作客已很长时间了,又要出发远行,去干一些劳碌的事。“将因慰所亲”,意思是你要去安慰一下你的亲戚们。“燕齐俱异路”两句,是说你现在要到北方去,与南方的亲人相隔千里;而你又将要去南方,与北方的亲友又相隔千里,所以你现在要出发远行了。“冰雪未归人”一句中的“冰雪”二字
注释: 题云水奇踪卷:题目为《云水奇踪卷》。 兴以名山发,游因汗漫奇:兴致因名山而起,游玩因奇异而更精彩。 偶逐流水去,时与白云期:偶尔跟着流水而去,时常与白云相约。 高士吾能传,如君世所师:高尚的人我能够传扬,像您一样是世人的老师。 肯同垂钓者,名姓使人疑:难道肯同那些垂钓的人一般,名字让人产生疑惑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句:灯火动春光,酣来月过窗。 译文:灯火闪烁,春意盎然,酒酣之际,月光洒满窗边。 注释:灯火:指夜晚的灯光。春光:春天的气息和景色。酣:酒喝得正痛快。月过窗:月光穿过窗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景,通过描写灯光、春色、酒醉和月光四个画面,展现了作者在欢乐中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夜的美景和宴席上的欢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姚绶是明代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字公绶,号谷庵、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他是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大云寺人。他少有才名,专攻古文辞,诗赋茂畅。在天顺中赐进士及第,成化初为永宁郡守。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工诗文,善书画,长山水、竹石,宗法赵孟頫、王蒙,后受吴镇影响较深
桑琳是明代诗人,其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对桑琳及其作品的介绍: 1. 基本信息 - 籍贯:明代苏州府常熟人。 - 字号:字廷贵。 - 职业:工诗,善书法。 2. 生平经历 - 桑琳生活在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时代,他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还擅长书法。尽管详细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作为明代的诗人,他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创作特点 - 诗歌风格
夏树芳,字茂卿,一字习池,号冰莲道人,又号大空居士、据梧居士。以下是对明代诗人夏树芳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与籍贯:夏树芳,字茂卿,一字习池,号冰莲道人,又号大空居士、据梧居士。 - 生平经历:夏树芳生活在明朝中晚期的江阴县(今属江苏)。他出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前后,卒于崇祯八年(1635年)至崇祯十二年 (1639年)之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和学术成就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 万历二年进士第一。 除修撰。 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 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 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 有《宗伯集》、《柏潭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