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荆渚偶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无味吟诗即把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无趣感。”无味吟诗”意味着他觉得自己写的诗词缺乏情趣,而”即把经”则可能是指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更严肃或实际的事务上,可能是读书、研究或是其他学问。
竟将疏野访谁行: 这里描述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的状态。”疏野”可能指的是一个偏远的地方,”访谁行”则表达了一种寻找知音或志同道合者的渴望。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或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身依江寺庭无树: 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院景象,强调了远离世俗繁华的宁静。”身依”表明诗人与这个场景的密切关系,”庭无树”可能意味着环境的自然质朴。整体来看,这是对一种远离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向往。
山绕天涯路有兵: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来临的景象。”天涯”可能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路有兵”则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这可能是对时局的一种忧虑,或者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预感。
竹瓦雨声漂永日: 描述了一种安静而深沉的日子。”竹瓦”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建筑材料,而”雨声漂永日”则传达了雨声在静寂中回荡的感觉,给人一种平和与宁和的感受。
纸窗灯焰照残更: 描绘了夜晚时分的情景。”纸窗”可能指的是用纸糊成的窗户,”灯焰照残更”则表现了夜深人静时的灯火通明,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从容一觉清凉梦: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从容一觉”可能指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好梦,而”清凉梦”则暗示了这种梦境带来的清新和宁静。
归到龙潭扫石枰: 最后一句诗可能是对前面诗句的一个回应或总结。”归到龙潭扫石枰”可能意味着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在那里他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如整理书籍或棋盘等。这可能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心灵的追求。诗中的“竹瓦”、“纸窗”等细节描绘,以及“疏野”与“江山”对比,都体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此外,诗中多次提及“水”和“山”,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