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城中晚夏思山
  • “城中晚夏”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在城市中度过炎热的夏天。
  • “思山”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1.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 “葛衣”指的是用葛布制作的衣物,这种衣物透气性好,适合夏天穿着。
  • “沾汗功虽健”意味着尽管衣服被汗水浸湿,但诗人感到体力依然强健。
  • “纸扇”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轻便扇子,用于驱暑降温。
  • “摇风力甚卑”形容纸扇摇动时风力微弱,不足以带来凉爽。
  1.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 “苦热”表达了诗人对于酷热天气的抱怨和无奈。
  • “恨无行脚处”意味着没有地方可以去避暑或寻找凉快的地方。
  • “微凉喜到立秋时”说明当微风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到舒适时,正是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候。
  1.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 “竹轩”指的是带有竹子结构的楼阁或者建筑,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静看蜘蛛挂”描绘了一种安静的场景,蜘蛛正在悠闲地结网。
  • “莎径闲听蟋蟀移”则是描述在莎草覆盖的小道上,蟋蟀的声音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1.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 “天外有山归即是”意味着即使身处天边,也能发现山的存在。
  • “岂同游子暮何之”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游子的感慨,暗示自己虽然也渴望归乡,但并不如他们那样急于离开。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炎热为主题,通过对比描写展示了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心情变化。从“城中晚夏思山”开始,诗人就表达了对山的向往和对城市的不满。接着,“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以及诗人对此的无奈感受。然而,“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两句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捕捉和内心的微妙变化。最后,“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两句又带出了一种宁静而惬意的生活状态。全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