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
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
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
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南岳,又称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

“寄”字,这里指作者给朋友的一封信。南岳诸道友:指在南岳衡山修行的朋友们。

南望衡阳积瘴开:“南望”,指向南望去,即望向南方。衡阳是湖南的一座古城,有“南岳”之称。“积瘴”指的是积聚着瘴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王戎目山涛为岩岩(形容人端庄严肃),曰:“卿清虚似太真玉树。”后因以“玉树”为高洁之士的雅称。“积瘴开”比喻南岳的瘴气已经消散。

“去年曾踏雪游回”:去年,指前一年。踏雪游,形容冬天游玩时踩着雪花。“游回”,归来,回到这里。

“谩”字,意为白白地。“楚客”是指春秋时楚国的诗人屈原。

“蹉跎过”:蹉跎,指耽误了时间而没有成就事业或取得成果。“却”表示转折,意思是尽管浪费时间,却仍然能够到达目的地,就像边地的鸿雁一样。

“乳窦孤明含海日”:乳窦,指山洞。孤明,孤独的明亮之物。海日,大海上的太阳。这句诗的意思是:山洞中的泉水像明亮的眼睛一样,映照着海中升起的太阳。

“石桥危滑长春苔”:石桥,指石头建造的桥梁。危滑,危险而滑行。长春苔,长青的苔藓。这句诗的意思是:石头桥上危险而光滑,上面生长着青苔。

“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十八,泛指众多。高人,指品德高尚的人。养圣胎,修炼成仙。这句诗的意思是:最终寻找到了很多的高人,大家一起坐在苍山的悬崖上修炼成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他的南岳朋友们的信,抒发了他对于修行和友情的珍视之情。

首联“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描绘了诗人遥望南方,看到了南方的美景。同时诗人也回忆起了他曾经在南方游玩的经历,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颔联“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无奈,他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所作为。

颈联“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描绘了南岳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他相信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