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但恐芳菲无正色。
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注释】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湖北省交界处的一座著名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景色非常迷人。巫山神女(或称巫山女神):传说在巫山上居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能歌善舞,常常与楚怀王幽会于巫山之上。后被楚怀王抛弃,投江自尽,化为巫山之水和神女峰。
雨为暮兮云为朝(暮:傍晚): 黄昏时分雨点淅沥,清晨时分云彩飘渺;
楚王:指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灵王。憔悴:因忧思过度而容颜枯槁。魂欲销:形容楚王因思念巫山神女而感到心力交瘁,如同灵魂要消散一般。
秋猿:即秋天里的猿声。嗥嗥(háo háo):猿啼的声音。日将夕:夕阳西下。
红霞紫烟凝老壁:晚霞如火,紫烟缭绕,映衬着古老的墙壁。千岩万壑:千山万谷。坼(chè):裂开。但恐芳菲无正色:然而担心这些花朵失去了本来的颜色。芳菲:指花草树木。正色:原来的颜色。
不知今古行人行:不知道是古今多少行人经过此地。
云深庙远不可觅(mì): 云遮雾绕之中,庙宇显得十分遥远,难以寻觅。十二峰:指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峰头:山峰的顶端。插天碧:形容山峰直插蓝天,颜色翠绿如洗。
【译文】
巫山高耸入云,巫山的神女美丽妖娆。
雨点落于傍晚,云雾弥漫在早晨,使楚王忧愁消瘦,魂魄都要消逝了。
秋天的猿啼声声不断,夕阳西下,晚霞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紫烟缭绕,映照着古老的墙壁。千山万谷,花开得正旺盛,却担心失去了原来的色彩。
不知古今多少行人来过这里,几人能够经得起这样的风景?
云雾重重,庙宇隐没在深深的云雾之中,难以找到。
十二座山峰直插蓝天,山峰顶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诗以写巫山神女的美丽和楚王对神女的怀念起兴,接着描写巫山的奇景,并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全诗意趣盎然,意境优美。
第一句中”巫山高”三字,总领下文对巫山的描述。”高”字不仅表现了巫山的雄伟高大,而且暗示着诗人对它的仰慕之情。
第二句紧承上文,描写巫山神女的美丽。”妖”,指美艳动人,”雨为暮兮云为朝”则描绘出神女在暮色中等待情人的景象;”楚王憔悴魂欲销”则写出了神女的美丽使楚王神魂颠倒,以至憔悴不堪的情形。
第三句中”秋猿”二句,进一步描写了神女的美貌和楚王的相思之情。”秋猿”两句写神女哀怨的歌声,”秋猿”二字用典,《史记·封禅书》载:”自五凤以后,希复言神怪矣,然好道者尚乐事焉,而待诏金马门司马长卿、太史令司马相如之徒,皆作文而称之。时武帝方好神仙,故相如、长卿弄其文雅,浮游侈靡,后世施之淫丽靡曼之辞,盖谓此类也。”这两句诗中的“魂欲销”一词就是由此变化而来。
第四句中”红霞”二句,又从侧面写神女的美丽。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晚霞和云气,衬托神女的容光焕发、风姿绰约。”千岩万壑花皆坼”一句更是把诗人对神女的爱慕之情推向了高潮。
最后两句中”云深”二句,写诗人对巫山神女已无法再见到的感慨。”十二峰头插天碧”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已无法再见到的伤感之情。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语言华美,意象丰富。整首诗既赞美了巫山神女的美丽和楚王对她的深情,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