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围古寺,深处敞楼台。
景异寻常处,人须特达来。
松杉寒更茂,岚霭昼还开。
欲续丰碑语,含毫恨不才。
杨岐山
千峰围古寺,深处敞楼台。
景异寻常处,人须特达来。
松杉寒更茂,岚霭昼还开。
欲续丰碑语,含毫恨不才。
【注释】
- 千峰围:形容山峰众多且高耸。
- 古寺:指历史悠久的寺庙。
- 深处:指山中幽静之地。
- 敞楼台:指山中开放的建筑或平台。
- 景异:景色独特。
- 须:必须,必要。
- 松杉:泛指树木。
- 寒更茂:指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树依然郁郁葱葱。
- 岚霭:指山间的云雾。
- 含毫:指用笔书写。
- 丰碑: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或事迹。
【赏析】
《杨岐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杨岐山的美丽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千峰围古寺”,诗人以千座山峰环绕着古老的寺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里的“千峰”不仅指实际的山峰数量,也暗示了山的高大和险峻。而“古寺”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庄重。
“深处敞楼台”,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美景。诗人通过“敞楼台”这一意象,表达了山中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这里的“敞”字,既表示建筑的开放性,也暗示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楼台”一词,又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常在此吟诗作赋的情景。
接下来两句“景异寻常处,人须特达来”,则进一步强调了杨岐山的独特之处。这里的“景异”指的是景色的独特和非凡,而“寻常处”则暗示了这种独特之处并非随处可见,而是需要经过一番探寻才能发现。而“特达来”则表达了只有具备特殊才能和见识的人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美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历史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松杉寒更茂,岚霭昼还开”,则是对杨岐山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对松树、杉树在寒冷的冬日依然茂盛的生长和山间云雾在白天依然开放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这里的“寒更茂”和“昼还开”分别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坚韧和变化多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最后两句“欲续丰碑语,含毫恨不才”,则是诗人对自己无法完全理解并表达杨岐山之美的无奈心情的表达。这里的“丰碑”象征着杨岐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含毫恨不才”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但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完全胜任这一使命。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又揭示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杨岐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岐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传承责任的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