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无心罔象间,此中那许是非关。山兀兀,水潺潺,忙者自忙闲者闲。
【注释】
拨棹歌: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就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后来人们便把这种诗叫做《渔歌子》,简称《渔歌》。这首诗就是仿照《渔歌子》的格式写的。
都大无心罔象间:都大,指佛家说的“众生”,没有差别,没有分别心。罔象,即“无想”,是佛教语,意译为“无想天”。都大无心罔象间,即说众生都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好坏。
此中那许是非关:此处,指佛教讲的色、空、无我。都大无心罔象间,则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色、空、无我。
山兀兀,水潺潺:形容山水景色。兀兀,高耸的样子。潺潺,水流声。
忙者自忙闲者闲:忙碌的人自忙碌;悠闲的人自悠闲。这里指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忙者忙碌,闲者悠闲。
【赏析】
此诗仿效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体裁,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独到见解。全诗以佛家的“众生平等”观念贯穿始终,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诗的第一句点出主旨,即佛家所说一切众生平等,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的。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既然众生平等,那么世间的是非好坏又有什么可执着的呢?第三句通过写山、水来描绘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的安宁与和平。最后两句则是说,无论是忙碌的人还是悠闲的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态度,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与评价。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社会批判,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