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送景玄师东归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译文:
在东林寺的一个小沙弥,他深爱着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曾经在山下跟着流水走失过,秋天时又去追寻那飘渺的白云。
在沙滩上,他踩着鞋挑着沙菜;在路上,他会停下来读那些古老的石碑。
当他想到过去的房间,他会放下手中的锡杖,那时小松树应该已经长出了过檐枝。
注释:
- 东林寺:一个佛教寺院的名称。
- 沙弥:一种佛教修行者,通常在寺庙中进行宗教活动,学习经文。
- 才子诗:形容诗歌才华出众的人。
- 流水出:《庄子·外物》中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说,意指流动的水不会变坏,比喻事物需要不断更新变化。这里可能指的是沙弥随水而出,象征着他的离开和新的开始。
- 白云期:白云,常用来象征自由或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期”可能是指对未来的期望或目标。
- 滩头:指河流中的河滩地带,可能是沙弥行走或停留的地方。
- 蹑屐:古代的一种鞋子,用来在水上行走。
- 沙菜:一种在水中生长的蔬菜,可能是沙弥在河边采食。
- 古碑:指古老的石碑,可能记录了某些故事或历史信息。
- 旧房:可能是指沙弥过去居住的地方或者他经常前往的一些地方。
- 抛锡杖:一种佛教仪式中常见的动作,代表放下世俗的执着或烦恼。
- 过檐枝:即檐下的枝条,常绿植物,象征着生命力或希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沙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从“心爱当时才子诗”到“想到旧房抛锡杖”,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也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