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插田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 冈头:山冈之上。
- 花草齐:形容山冈上的花草繁盛。
- 燕子东西飞: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 田塍:田埂。
- 望如线:形容田野中的田埂细长且曲折。
- 白水光参差:形容白水波纹交错,闪烁不定。
-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 农妇:指农家的妻子。
- 白纻裙:一种用白色苎麻布制成的裙子。
- 农父:指农民的父亲。
- 绿蓑衣:一种用绿色草编成的蓑衣。
-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 齐唱:大家一起唱歌。
- 郢中:古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楚国的都城郢。
- 嘤儜:形容歌声婉转悠扬。
- 竹枝:一种古代歌曲的名称,可能是指楚国的民歌。
-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 但闻:只听到。
- 怨响音:指悲伤的声音。
- 不辨俚语词:指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词汇。
-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 时时:时不时,常常。
- 大笑:形容开怀大笑。
- 相嘲嗤:相互嘲笑讥讽。
-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 水平苗:水面上的浮萍。
- 烟火生墟落:指炊烟升起在村落里。
-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 黄犬:黄颜色的狗。
- 赤鸡:红色冠子的公鸡。
- 往复还:来回走动。
-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 乌帽:黑色的帽子。
- 衫袖长:衣服袖子很长。
-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 上计吏:地方官员的一种称呼。
- 年幼:年轻。
- 离帝乡:离开京城。
-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 田夫:指农民。
- 语计吏:和计吏说话。
- 君家侬定谙:你家里一定很了解我的情况。
-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 一来:自从来到。
- 长安道:通往长安的道路。
- 眼大不相参:形容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大,无法相提并论。
-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 计吏:地方官员。
- 致辞:发表言论。
- 长安真大处:长安真是个很大的城市。
-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 省门:皇宫的门楼。
- 轲峨:高大的样子。
- 侬入无度数:我进入皇宫没有官职。
-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 补卫士:补充卫士队伍。
- 筒竹布: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布制品,可能是一种武器或者盾牌。
-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 君看:你看。
- 二三年:二三年后。
- 我作官人去:我将来会成为官员。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景象、人物对话以及对比手法,展现了唐代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冲突。诗中的“插田歌”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