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注释】

洞庭:今湖南省岳阳市。秋月:指秋天的月亮。层波万顷:湖面上水浪层层如万顷黄金。镕金:熔铸,熔化。游气:云烟,雾气。隔寒镜:隔着冷清的月光像一面镜子。是时:此时。三秋中:即仲秋,秋季的中间三个月。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三秋:指农历七月至十月。天空:天空。岳阳楼:在岳阳城西。暮角:傍晚吹的号角声。荡漾:船行的样子。君山:在洞庭湖中。巴童:湖南一带的民间乐师。竹枝:一种歌曲的名称。估客:商人。羌笛:一种横吹式乐器。势高:地势较高或地势险峻的地方。四裔:四方边远之地。遥望星斗当中天:远远望去,星星出现在天空中央。天鸡:传说中的日出使者,此处指太阳。相呼:相互呼唤。曙霞:早晨的彩霞。敛影:收敛光芒。含光:隐入光芒之中。朝日:早晨的太阳。喧喧:喧闹的声音。不闲:不得闲静,不安宁。清景:美丽的景色。人间:人间的美景。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洞庭湖中秋夜的美景和渔人的活动情况。全诗以洞庭湖为中心,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洞庭秋月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联“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开篇点题,直接写洞庭湖中秋夜的美景。湖心泛起层层波浪,宛如万顷黄金在熠熠生辉。这一句用“镕金”来形容湖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秋夜的美丽景色。

颔联“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继续描写洞庭湖秋夜的美景。月亮在水中缓缓转动,发出的光芒时而明亮时而暗淡,仿佛隔着一层寒冷的镜子。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进一步描写洞庭湖秋夜的美景。此时正值仲秋时节,湖面平静如镜,月光洒满整个天地。这里的“白露”一词,既点明了时间,又增添了一丝秋意。

尾联“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最后一句写渔人的生活情况。黄昏时分,岳阳楼上传来号角声,预示着夜晚即将过去。而这时,渔船已经荡漾过东岸,渔人开始忙碌起来。这一句描绘出渔民们辛勤劳动的情景,也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中秋夜的描绘以及渔民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洞庭秋月图。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