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诗句原文: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译文:
鹦鹉洲边海浪拍打着沙滩,我在春天的傍晚抬头远望。衔着泥的小燕子争相飞回自己的窝,只有我一个疯狂的人忘却了家的思念。

注释:

  1. 鹦鹉洲头浪飐沙:在鹦鹉洲(位于现在的湖北武汉市)上,海水拍打着沙滩。浪飐指的是波浪撞击沙石。
  2. 青楼春望日将斜:“青楼”通常指代豪华的妓院或者歌舞场所,“春望”则是指春天的时候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的景象。太阳开始偏西了,天色将晚。
  3. 衔泥燕子争归舍:衔泥的燕子争相飞回家去,因为巢中需要食物和温暖。这里的“争”表现了燕子急切的心情。
  4. 独自狂夫不忆家:独自一人的诗人心中充满了狂放的情绪,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家。这里的“狂夫”形容诗人情绪激动的状态。
  5. 鹦鹉洲:位于今湖北省武昌西南长江中,是古时的一处著名游览胜地。
  6. 浪飐:浪拍击沙子的声音。
  7. 青楼春望:春季时节在妓院或歌楼里欣赏美景。
  8. 衔泥:这里用来形容燕子筑巢时的勤劳。
  9. 狂夫:此处形容诗人心情激动、忘我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春天黄昏时分的江边景象,巧妙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鹦鹉洲”、“青楼”、“春望”等意象,不仅赋予了诗歌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时间感,而且通过对自然界中水与沙的互动,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诗中的“浪飐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喻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正如波涛不息的大海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而“衔泥燕子争归舍”则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燕子归巢的场景象征着无论身在何方,总有一颗心向着温暖的归宿。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物行为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狂夫”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个性中的狂放不羁,也反映了他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从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变化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