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江城思有馀,遥分野径入樵渔。
青山经雨菊花尽,白鸟下滩芦叶疏。
静听潮声寒木杪,远看风色暮帆舒。
秋期又涉潼关路,不得年年向此居。

译文

江城晚眺,我遥望远方的江边城镇,心中不禁生出无尽的思念。我沿着一条野径走入,去寻觅那些樵夫渔民。

经过雨水洗礼后,原本生机勃勃的青山已经没有菊花了。而白鸟在滩头落下,芦叶稀疏。

静静听着潮声,它从寒木的顶端传来;远远望去,风色正渐渐暮合,那扬起的帆也渐渐舒展开了。

秋天即将来临,我又要踏上潼关的路,不能每年都这样在这里居住。

注释

  • 江城晚望:指诗人晚上在江城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一望江城思有馀:诗人远望着江边城镇,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思”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 遥分野径入樵渔:诗人沿着一条野径走入,去探寻樵夫和渔民。这里的“遥分野径”描绘了诗人行走的方向和路径,而“入樵渔”则揭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即探访那些普通的劳动者。
  • 青山经雨菊花尽:经过雨水洗礼后的青山,原本生机勃勃的菊花已经凋谢。这里的“经雨”表示雨水对景物的影响,而“尽”则强调了菊花生命的短暂。
  • 白鸟下滩芦叶疏:在滩头落下的白鸟和稀疏的芦苇,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这里的“白鸟”和“芦叶”都是秋天的典型景象,而“疏”则描绘了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 静听潮声寒木杪:静静听着潮声从冷杉的顶端传来,这声音似乎带着一种凄凉和哀愁。这里的“静听”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静谧,而“寒木杪”则暗示了环境的温度和氛围。
  • 远看风色暮帆舒:远远地看着风色的变迁,那扬起的帆逐渐展开。这里的“远看”和“帆舒”都描绘了诗人观察的场景和对象,而“风色”和“暮帆”则提供了更具体的背景信息。
  • 秋期又涉潼关路:秋天来临,我又将踏上潼关的道路,无法每年都这样在这里居住。这里的“秋期”和“潼关路”都与时间有关,而“又”则强调了这种重复性,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和距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写于他在长安时期。诗中通过描绘晚眺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江城晚望”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站在江城的高处,眺望着远方的景色,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第二句“一望江城思有馀”,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情感状态,他眺望得越久,就越能体会到家乡的美好,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第三、四句“遥分野径入樵渔”和“青山经雨菊花尽”,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家乡的印象和情感。最后两句“静听潮声寒木杪,远看风色暮帆舒”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