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舄同时下翠微,旧游因话事多违。
南朝古寺几僧在,西岭空林唯鸟归。
莎径晚烟凝竹坞,石池春色染苔衣。
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
注释:
巾舄同时下翠微,旧游因话事多违。
南朝古寺几僧在,西岭空林唯鸟归。
莎径晚烟凝竹坞,石池春色染苔衣。
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僧人对话的场景,通过对话反映出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奈。
第一句“巾舄同时下翠微”,诗人与僧人一同下山,走在翠绿的山路上,这既是一次普通的下山之行,也是一次心灵的释放之旅。这里的“巾”可能指的是僧人的头巾,而“舄”(xié)则可能是他们的鞋子或鞋底。他们一同下山,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话题或者目标,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或爱好。
第二句“旧游因话事多违”,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旅行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提到,由于某些原因(可能是指战争、政治等原因),他的旧游(过去的旅行)变得不再可行了。这可能意味着他失去了自由,被迫放弃了他曾经热爱的活动。
第三句“南朝古寺几僧在”,诗人转向了对历史的回顾。他提到了南朝时期的寺庙,这些寺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然而,现在寺庙里只剩下一些僧人在。这反映了一种失落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第四句“西岭空林唯鸟归”,诗人转向自然的景象。他描述了西岭上空无一人的树林,只有鸟儿归来。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孤独感,也可能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第五句“莎径晚烟凝竹坞”,诗人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他提到了沙径上的烟雾,以及竹林中的美景。这可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六句“石池春色染苔衣”,诗人转向了对春天的描述。他看到了石头池子里的春色,并感受到了它给苔藓带来的色彩。这可能表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可能在强调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句“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他意识到,尽管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但最终还是要分开,就像大雁飞过关河一样。这反映了诗人的一种无奈和悲伤,也可能是对人生的某种思考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与僧人的对话,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