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
孤吟洛苑逢春尽,几向秦城见月明。
高柳断烟侵岳影,古堤斜日背滩声。
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

【注释】

峡路:指夔门一带的山路。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峡路不知疲倦,因为这里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我来往的时间很长,已经有半年了。

洛苑:洛阳的园林。逢春尽:春天过去。几向:几次,几回。秦城:即长安。见月明:看见月亮。

高柳断烟:形容山峦叠嶂、云烟缭绕的景象。断烟:山间的云雾。侵岳影:笼罩着山峰。古堤:旧时的堤防。斜日背滩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水波荡漾的声音。

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回到海上还有剩余的事业,但田园荒芜,草长得很高了。

赏析: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作于大中五年(851),当时诗人正被贬谪在外。这首诗以“下第”二字开头,说明诗人这次应试失败。首联两句,写诗人在三峡路上的所见所感。峡路不知疲倦的原因是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自己往返三峡已经半年了。“峡路”“峡”,都是指三峡,这是夔州附近的一段险峻山路,诗人从夔州出发,到长安,经过三峡的路程很长。“倦此情”,意思是不知疲倦。这两句写景叙事,一气呵成。颔联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上的感受。“孤吟洛苑逢春尽”中的洛苑是指洛阳的园林。洛苑逢春尽,意思是洛阳的园林里已经花落花开过了,春天也过去了。“几向秦城见月明”中的几向指的是几次,秦城中的月亮非常明亮。“几向”,表示次数之多。“月明”,指明亮的月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上的所见。颈联和尾联,写诗人在旅途上的所闻所见。“高柳”句,写远望时看到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断烟”,形容山里的云雾缭绕。“侵岳影”,笼罩着山峰。“古堤”句,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水波荡漾的声音。“斜日”,太阳偏西的时候。“背滩声”,水声。这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上的所闻。尾联写诗人在旅途上的所想。“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意思是回到海上还有剩余的事业,可是田园已经荒芜,草长得很高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得意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