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萝蔓几凋荒陇树,莓苔多处古宫墙。
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
萧索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

【注释】

经曲阜城:经过孔子的故乡,即曲阜。阙里:孔子故居。曾叹:曾经感叹。东流:指时间流逝。萝蔓几凋荒陇树:形容荒凉。萝蔓、荒芜的山陇,都是比喻。莓苔多处古宫墙:意思是说许多苔藓长在了宫墙上。三千弟子标青史:意谓三千个门徒的事迹都被载入史册。万代先生号素王:意为万代人尊敬他为素王。萧索风高洙泗上:形容秋风吹过曲阜的洙水和泗水之上。萧索,萧条凄凉。

【赏析】

《过曲阜》是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客游曲阜时。诗中通过描绘曲阜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孔圣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怀。

首联“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故乡的感慨。诗人行走在曲阜的土地上,不禁感到伤感,因为这里曾经有一段美好时光消逝而去,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这两句诗以景结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颔联“萝蔓几凋荒陇树,莓苔多处古宫墙”则进一步描绘了曲阜的自然风貌。诗人看到荒芜的山陇上生长着萝蔓,而莓苔覆盖的宫墙也显得古老而沧桑。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来展现曲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颈联“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则是对孔子及其思想的高度赞扬。三千弟子被载入史册,万代人都尊敬他为素王。诗人通过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描述,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尾联“萧瑟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则描绘了曲阜夜晚的景色。秋风萧瑟地吹过洙水和泗水之上,秋山之上,明月高悬,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氛围笼罩在曲阜上空。这两句诗以景结情,通过对曲阜夜晚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曲阜风光的描绘和对孔子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