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十月时,华清士马相驰。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
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诗句释义与赏析如下:
“忆长安,十月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的深切回忆,特别是提到“十月”时节,暗示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农历十月通常是秋季,而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其政治和文化活动尤为繁忙,这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
“华清士马相驰”: “华清”通常指的是唐代的温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帝王和贵族们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士马”指的是武士和马匹,可能意味着宫廷内外的热闹景象。这句诗描绘了长安城内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万国来朝汉阙”: 这里“万国”指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或使节,他们聚集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向皇帝表示敬意。而“汉阙”则是指长安的皇宫门阙,代表了唐朝的权威和尊严。这句诗反映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
“五陵共猎秦祠”: “五陵”通常指的是长安周边的一个地区,这里有许多王侯贵族的墓地,因此也是文人墨客常去之地。“秦祠”则是指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在长安郊外的狩猎活动,以及对于古代帝王的怀念之情。
“昼夜歌钟不歇”: 这句话描绘了长安城的夜生活,歌声和钟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种描述展现了长安城繁华夜景的魅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河四塞京师”: 这句诗表达了长安地势险要、四周被山脉环绕的景象。“四塞”强调了长安城的防御坚固,能够抵御外来侵扰。这句话不仅赞美了长安的地理优势,也暗寓了唐朝强盛的国家实力。
译文:
在长安城,我怀揣着深深的思念,那是十月时分。那时,华清池边,士人与战马齐飞,场面热闹非凡。世界各地的人都前来朝拜,他们的脚步声回荡在长安的城墙下。五陵之中,人们共同参与狩猎,对秦时的遗迹——秦始皇的陵墓——充满了敬意。日夜之间,歌声与钟声此起彼伏,长安城的生活节奏不减反增。周围的山河如同屏障,将这座城市紧紧环抱。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长安城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繁荣景象。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华清士马相驰”、“五陵共猎秦祠”等,诗人展现了长安城的人文风情和历史底蕴。同时,通过对比“昼夜歌钟不歇”与“山河四塞京师”,诗人表达了对长安地理位置优越和国家强盛的自豪感。此外,诗歌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