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皆执古,不辞冻饿悲。
今人亦执古,自取行坐危。
老菊凌霜葩,狞松抱雪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
仲尼岂非圣,但为互乡嗤。
寸心生万路,今古棼若丝。
逐逐行不尽,茫茫休者谁。
来恨不可遏,去悔何足追。
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
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逐句翻译诗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古人皆执古,不辞冻饿悲。今人亦执古,自取行坐危。老菊凌霜葩,狞松抱雪姿。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仲尼岂非圣,但为互乡嗤。寸心生万路,今古棼若丝。逐逐行不尽,茫茫休者谁。来恨不可遏,去悔何足追。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译文】
古代的人都是执着于古训,不辞辛苦忍受饥饿的悲哀。今天的人也是执着于古训,自己却因此走向危险的道路。
菊花盛开在寒霜之中,像战士一样挺立;松柏树顶着风雪依然屹立不倒。周武王也是多么明智啊,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投降。孔子难道不是圣人吗?只是他因为不被当时的人理解而遭到嘲笑。心中万千思绪如同乱麻,无法理清。
纷纷扰扰的道路让人走不完,人生迷茫不知所终。来时怨恨难以制止,离去后悔又有何用?世间万物都相互嘲弄嘲笑,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请你也不要执着于古训,执着于古训只会使自己堕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士大夫沉溺于复古主义的不良风气。全诗八节,每节四句,每节以一个典故作结。
第1节前半部分写古人之“执古”,“执古”指拘泥于旧教条或旧观念而不知变通的意思。后半部写今人之“执古”。诗人认为,古人和今人都是执着于“执古”,只不过他们所执着的对象不同而已。“不辞冻饿悲”,古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怕严寒和饥饿。“自取行坐危”,今人则是因为执着于“执古”而走上了歧途,自取危险。
第2~4节写诗人所见的老菊与冬日里的松树。这两句是说,虽然老菊在严霜中傲然怒放,松树在冰雪中立身不动,但是它们并不因此而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重。这两句是对前文“执古”者的批判。
第5节写周武王和孔子。周武王虽然因坚持“执古”而被饿死在首阳山,但是孔子却因为他坚守“执古”而被当时的统治者所不容。这是对周武王与孔子的不同命运进行了比较。
第6、7节写世俗之人对于“执古”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寸心”(即心思)生出万端杂念是自然现象,所以不必过于在意。然而这些“执古”的人却不能像那些世俗之徒那样放任自己,而是陷入到种种纷争之中。
第8节写世俗之人对“执古”者的态度。世俗之人看到别人追逐名利却往往得不到好结果,于是认为“执古”的人追求名利是徒劳无功的。这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否定。
最后两句写世人对待“执古”者的态度。世人对于“执古”者既不能制止他们的执迷不悟,又不能追悔莫及。这是对世人态度的一种揭示。
第9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俗之人应该相互嘲笑,骏马和劣马一起驰骋。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0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1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2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3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4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5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6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第17节写世俗之人对待贤能者的态度。世俗之人认为,世人应该相互嘲笑,就像骏马与劣马一起奔腾一样。这也是对世俗之人态度的一种揭露。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它表明诗人已经看穿世俗之人的种种作为,所以他劝世俗之人不要执着于“执古”,不要执着于“执古”,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