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这是一首思归诗,表达了作者在和平时期思念家乡的情感。下面逐句解读:
- 诗句解析:
- “一尉何曾及布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低级的小官(一尉)也从未达到平民百姓(布衣)的生活水平。这里用“一尉”和“布衣”形成对比,突显了作者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 “时平却忆卧柴扉”:这里的“时平”指的是国家太平、社会安定,而“却忆”则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平凡生活,怀念那些简单而真实的时刻。“柴扉”是一种简陋的房屋门扉,这里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故园柳色催南客”:这里的“故园”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柳色”则是指家乡的春天景色。“催南客”意味着家乡的柳树催促着作者这样的南方人回归。这里体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对家的思念。
- “春水桃花待北归”:这句话中的“春水桃花”指的是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美丽的景色。“待北归”意味着等待北方的客人归来,这里的“北归”暗指作者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译文:
一尉何曾及布衣,
太平时节却忆起卧在柴扉下的生活。
故乡的柳色正催促着远在他乡的我回归。
春天的水流桃花等待着我返回北方。
- 注释:
- “时平”:《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时平岁丰”之句,此处借指国家太平。
- “一尉”:《汉书·百官公侯表》有“列卿大夫以下,至千石以上皆得封侯”,此处指低级官员,与布衣(平民)相对。
- “柴扉”:《庄子·逍遥游》中有“倚于南窗下,吹箫吟歌”之句,“柴扉”是简陋的门板,这里象征平民生活。
- “故园”:指作者的家乡。
- “柳色”:春天的象征,常用来代表春天的到来。
- “催南客”:《楚辞·招隐士》中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催”意为催促之意,“南客”即指作者自己。
- “春水桃花”:《诗经·召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春水桃花”即春天的水和桃花,用以形容春天的美好。
-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首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作者从一个小官到平民身份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第二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即使在和平时期,这份感情也未曾减弱过。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春天景象,柳树和桃花成为了故乡的代表,它们似乎在用生命来召唤着远方的游子回归。最后一句则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春天水和桃花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情和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