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
欸乃知从何处生,当时泣舜肠断声。翠华寂寞婵娟没,野筱空馀红泪情。
青烟冥冥覆杉桂,崖壁凌天风雨细。昔人幽恨此地遗,绿芳红艳含怨姿。
清猿未尽鼯鼠切,泪水流到湘妃祠。北人莫作潇湘游,九疑云入苍梧愁。

【注释】

潇湘游:即《楚辞·九歌·湘夫人》。

夷女:指舜妃娥皇、女英。采山蕉:采山中的野草。缉纱:用野草做成的裙子。浸江水:将纱裙浸入江水中。

野花:指野花装点的头饰。髻妆色新:头饰上的鲜花色彩鲜艳。

欸乃:古代一种船工唱的劳动号子,这里借指歌曲。深峡里:深山峡谷之中。

翠华:皇帝仪仗中的一种装饰物,此处指舜帝。寂寞婵娟没:寂寞地消失。

野筱:野生的小竹子。空余红泪情:空留下红色的悲伤。

青烟:山中云雾。冥冥覆杉桂:缭绕在山间树木之间。

崖壁:山崖。凌天风雨细:高耸入天的山峰上,风雨交加。

昔人幽恨:指传说中的舜帝。遗:遗留。绿芳红艳:形容花儿的颜色。含怨姿:含着怨恨的姿态。绿芳红艳:泛指花草的颜色。

清猿:哀伤的猿声。未尽:还未结束。鼯鼠切:形容声音的急促。

泪水流到湘妃祠:泪水流淌到湘妃祠。湘妃祠:在湖南洞庭湖西岸,相传是舜帝和湘夫人(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发生地。

北人:北方的人;莫作:不要做;潇湘游:不要到潇湘去旅游;云入苍梧愁:云彩飞入苍梧山,令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巫山神女故事的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神话传说作为艺术构思的基础,通过幻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加深主题思想的内涵,从而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章先写神女出世,接着写她随父南巡时在湘江游泳的情景。“采山蕉”二句点明神女的身份,并写出了她美丽动人的形象。“野花”二句写她打扮得非常漂亮,头上插满了鲜花,在唱歌,歌声优美动听。这两句是写神女外貌和服饰的。“欸乃知从何处生”三句写神女唱的歌,是舜帝听到后产生的爱慕之情。“翠华”句点明舜帝被神女的美丽所吸引。“野筱空余”二句写神女离去时的情景。“清猿未尽”二句写神女离去后,山林中传来猿猴凄厉的哀叫,表现了大自然的寂静、森严、神秘气氛。“泪水流到湘妃祠”二句写神女离别后,她的眼泪滴落到了湘妃祠中,为后人留下了美好的传说。此诗开头四句主要写神女的美貌、歌声、离别等情景。

中间十二句主要是写神女与舜帝的爱情生活。“青烟冥冥覆杉桂”二句写神女在山上飘然而行,烟雾笼罩在杉树和桂树上。“崖壁凌天风雨细”二句写神女登上山顶,风雨交加,山风呼啸。“昔人幽恨此地遗”二句写神女对舜帝的幽恨在这里留下痕迹。“绿芳红艳含怨姿”二句写神女含着怨意的娇美姿容。“清猿未尽”二句写神女离去后,山林中传来猿猴凄厉的哀叫。“泪水流到湘妃祠”二句写神女离别后,她的眼泪滴落到了湘妃祠中。

最后四句主要写舜帝听到神女的歌声而思念她,但神女已离去。“北人莫作潇湘游”二句写北方的人不要去潇湘地区游玩。“九疑云入苍梧愁”二句写九疑山里的云雾进入苍梧山后,使人感到愁闷不乐。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