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节寄赠上饶李明府重阳的秋天,南飞的大雁还没有衔着芦花,我才感到他乡的节日已经到来。

旅馆里只听见蟋蟀在鸣叫,邮递员却不懂得献茱萸。

陶渊明在哪里登高醉酒,我这位疲倦的游子停舟一事无成。

明年公田多种黍,不要让黄菊嘲笑杨朱。

赏析: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作者正在鄱阳湖一带流寓。诗人与李明府虽为同僚,但此时因战乱而天各一方,所以写这首诗寄给李明府,表达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

首联点题,“重阳”二字点明节令。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当天气转凉时,便开始从北方飞向南方,这是它们迁徙的自然规律。但是,到了重阳这一天,大雁才刚刚由北飞到南方,还未衔来一枝芦花,可见此时正是深秋。这两句诗,一开头就突出了“重阳”的特点,使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气氛。

颔联写旅人的感受。因为身处异乡,所以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诗人以“旅馆”和“邮童”两个典型事物为线索展开联想,用拟人化手法表现旅人的所见所闻。“闻蟋蟀”一句是说在旅馆中听到蟋蟀声,“解献茱萸”一句则是说邮童不懂献茱萸的礼仪。诗人通过这两个典型事物的描写,传达出旅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写思乡之情。诗人回忆起当年陶渊明在庐山饮酒赏菊的情景,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然而,如今自己却是身在他乡,无法实现这种愿望。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明年能有更多的公田种黍,让故乡的人们能够品尝到新鲜的黍米。同时,他也担心那些黄菊会嘲笑他的无能,因为他还没有像陶渊明那样登上高处去欣赏秋天的美景,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醉心于田园生活。

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故乡,那么就应该安下心来,不要再被眼前的困境所困扰。他劝慰李明府说:“你明年一定要多种些黍米,不要让黄菊笑话杨朱。”杨朱是古代的一个贤人,他曾经感叹人生如梦,不如及时行乐。而黄菊则是指黄色的菊花,它常常被视为秋天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引用杨朱的话,其实是在暗示自己对现实的看法。他认为既然人生如梦,那么就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追求快乐,不要总是被困境所困扰。同时,他也鼓励李明府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这首诗以“重阳”为主题,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