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上台榭,不敢倚阑干。
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注释】
从来:自从。台榭:高楼。
倚阑干:凭栏远眺,这里是说“不敢”。阑干:栏杆。
零落:凋谢,凋残。成血:指花瓣飘落。
高楼直下看:站在高处向下看。
赏析:
此诗是咏叹红梅的佳作。诗人以“绿珠怨”为题,将花拟人化,把红梅比作被弃的女子,表达了对红梅的怜惜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构思巧妙,富有情韵。
从来上台榭,不敢倚阑干。
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注释】
从来:自从。台榭:高楼。
倚阑干:凭栏远眺,这里是说“不敢”。阑干:栏杆。
零落:凋谢,凋残。成血:指花瓣飘落。
高楼直下看:站在高处向下看。
赏析:
此诗是咏叹红梅的佳作。诗人以“绿珠怨”为题,将花拟人化,把红梅比作被弃的女子,表达了对红梅的怜惜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构思巧妙,富有情韵。
规模出自陶弘景出自《句》,规模出自陶弘景的作者是:刘商。 规模出自陶弘景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规模出自陶弘景的释义是:规模出自陶弘景:指诗歌的格局和风格受到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影响。 规模出自陶弘景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规模出自陶弘景的拼音读音是:guī mó chū zì táo hóng jǐng。 规模出自陶弘景是《句》的第3句。 规模出自陶弘景的上半句是:
赵侯首带鹿耳巾出自《句》,赵侯首带鹿耳巾的作者是:刘商。 赵侯首带鹿耳巾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赵侯首带鹿耳巾的释义是:赵侯首戴鹿耳巾:赵侯头上戴着装饰有鹿耳的巾帽。这里“赵侯”指的是赵国的一位诸侯,而“鹿耳巾”是一种头巾,其上装饰有鹿的耳朵,象征着威武和尊贵。 赵侯首带鹿耳巾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赵侯首带鹿耳巾的拼音读音是:zhào hóu shǒu dài lù
邮筒不解献茱萸出自《句》,邮筒不解献茱萸的作者是:刘商。 邮筒不解献茱萸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邮筒不解献茱萸的释义是:邮筒不解献茱萸:比喻对亲友的思念和关怀无法通过邮筒传达。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避邪的习俗,此处指代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邮筒不解,即邮筒无法理解人的情感,无法将这份思念传递出去。 邮筒不解献茱萸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雨猿声何处闻出自《与湛上人院画松》,阴雨猿声何处闻的作者是:刘商。 阴雨猿声何处闻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雨猿声何处闻的释义是:阴雨猿声何处闻: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猿猴的啼声还能在哪里听到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阴雨猿声何处闻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阴雨猿声何处闻的拼音读音是:yīn yǔ yuán shēng hé chù wén。
猷公曾住天台寺出自《与湛上人院画松》,猷公曾住天台寺的作者是:刘商。 猷公曾住天台寺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猷公曾住天台寺的释义是:“猷公曾住天台寺”指湛上人曾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湛上人,即湛若水,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他曾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后还俗。 猷公曾住天台寺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猷公曾住天台寺的拼音读音是:yóu gōng
摧残半隐洞中云出自《与湛上人院画松》,摧残半隐洞中云的作者是:刘商。 摧残半隐洞中云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摧残半隐洞中云的释义是:松树在洞中半隐半现,如同被云雾所摧残。 摧残半隐洞中云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摧残半隐洞中云的拼音读音是:cuī cán bàn yǐn dòng zhōng yún。 摧残半隐洞中云是《与湛上人院画松》的第2句。 摧残半隐洞中云的上半句是
水墨乍成岩下树出自《与湛上人院画松》,水墨乍成岩下树的作者是:刘商。 水墨乍成岩下树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水墨乍成岩下树的释义是:水墨乍成岩下树:用墨水随意勾勒而成的岩石下的松树。 水墨乍成岩下树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水墨乍成岩下树的拼音读音是:shuǐ mò zhà chéng yán xià shù。 水墨乍成岩下树是《与湛上人院画松》的第1句。
雁度霜天懒寄书出自《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其二》,雁度霜天懒寄书的作者是:刘商。 雁度霜天懒寄书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雁度霜天懒寄书的释义是:雁在霜天飞过,我懒得寄去书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愿因为外界环境(如霜天寒冷)而打扰他人,或者诗人心境淡泊,不愿轻易打扰他人的情感。 雁度霜天懒寄书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雁度霜天懒寄书的拼音读音是:yàn dù shuāng tiān
鹤鸣华表应传语出自《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其二》,鹤鸣华表应传语的作者是:刘商。 鹤鸣华表应传语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鹤鸣华表应传语的释义是:鹤鸣华表应传语:鹤在华丽的高柱上鸣叫,好像是在传递信息或留言。这里用鹤象征高洁,华表代表显赫的官位,寓意诗人虽隐居山林,但内心依然关注时事,渴望为国家民族发声。 鹤鸣华表应传语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鹤鸣华表应传语的拼音读音是:hè
杏花茅屋向阳居出自《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其二》,杏花茅屋向阳居的作者是:刘商。 杏花茅屋向阳居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杏花茅屋向阳居的释义是:杏花茅屋向阳居:指位于向阳之地,茅屋周围有杏花盛开的住所。 杏花茅屋向阳居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风格是:诗。 杏花茅屋向阳居的拼音读音是:xìng huā máo wū xiàng yáng jū。 杏花茅屋向阳居是《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诗句解读 - 兄弟飘零自长年:描述了兄弟们离散多年,各自漂泊的生活。 - 见君眉白转相怜:看到刘南史(别驾兄)的白发,感到深深的怜悯和关怀。 - 清扬似玉须勤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像玉石一样纯洁美好的人应该勤奋学习。 - 富贵由人不在天: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认为富贵并非天命所赐,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 万里榛芜迷旧国,两河烽火复相连:形容家乡被战火笼罩,道路变得荒凉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张元易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其一,“盛德高名总是空”,意思是说,你的德行高洁,名声显赫,但终究是一场虚无。“盛德高名”指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声誉,“总是空”意谓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 其二,“神明福善大朦胧”,意思是说,你虽然有着神妙的神通和行善的能力,却依然被蒙蔽,不能洞察真相。“神明”指神通广大;“福善”指行善积德
重阳节寄赠上饶李明府重阳的秋天,南飞的大雁还没有衔着芦花,我才感到他乡的节日已经到来。 旅馆里只听见蟋蟀在鸣叫,邮递员却不懂得献茱萸。 陶渊明在哪里登高醉酒,我这位疲倦的游子停舟一事无成。 明年公田多种黍,不要让黄菊嘲笑杨朱。 赏析: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作者正在鄱阳湖一带流寓。诗人与李明府虽为同僚,但此时因战乱而天各一方
【注释】: 1. 达晓:天明。 2. 寝衣冷:一觉醒来,发现被子还冰凉着。 3. 开帷(wéi)霜露凝:推开窗帘,看到窗外的景色已经结霜。 4. 昨夜:昨夜,昨天晚上。 5. 一片枕前冰:枕头前一片冰冷如冰。 【译文】: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就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被子还是冰冷的。我推开窗户,只见外面的景色已经结了霜。昨晚的泪水还未干涸,枕头前一片冰冷如冰。 【赏析】:
注释:从弟指的是我的堂弟,赴上都指的是前往京城。秦城远指的是从弟弟要去的长安(古都)距离家乡很远,囊装楚客贫指的是从弟弟要携带的行李很简陋,也很贫穷。月明思远道指的是月光明媚的时候,思念远方的路途。诗罢诉何人指的是诗歌写完后,不知道向谁倾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堂弟去京城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从弟远行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不舍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解析】 “相国”指代汉文帝时丞相萧何。 【答案】 注释: ①登高,登上相国寺的高楼。 ②晴日登临好,晴朗之日登上高楼眺望风光很好。 ③春风各望家,在春风中各自盼望家乡。 ④垂杨夹城路,垂柳掩映着夹杂在城中的路。 ⑤客思逐杨花,客中的思绪就像飘散的杨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