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解析:

  1. 酬问师:这是一首诗的标题,”酬问”意为回答和感谢,”师”则指诗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表示敬意的人。这首诗是诗人向某位“师”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意。
  2. 虚空无处所:这里的“虚空”,指的是虚无、无实体的空间。诗人通过“虚空无处所”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广阔和深远的思考。他试图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寻找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3. 仿佛似琉璃:这里的“琉璃”,是一种透明、晶莹剔透的宝石。诗人通过“仿佛似琉璃”这一形象的比拟,描绘了他所感受到的世界的美丽和神秘。他认为这个世界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琉璃,充满了美和和谐。
  4. 诗境何人到:这里的“诗境”,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境界。诗人通过“诗境何人到”这一设问,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和创作诗歌的人,才能体验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和情感。
  5. 禅心又过诗:这里的“禅心”,是指禅宗思想中的静心、冥想等修行方式。诗人通过“禅心又过诗”这一表述,强调了禅宗思想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诗歌的创作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诗歌来传达禅宗的思想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某位“师”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意的作品。诗人以“虚空无处所”开篇,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广阔和深远的思考。接着,他通过对“仿佛似琉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世界美丽和神秘的感受。最后,他通过“诗境何人到”和“禅心又过诗”两个设问,强调了禅宗思想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