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
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
水光壁际动,山影浪中摇。
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注释】

纳凉:在树荫下乘凉。左威卫:唐时称京城东面的左军卫署为左威卫。录事:官名。唐时,地方州郡长官府内设录事参军,为幕职官之一。李元礼: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夏天,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全诗三首,都是写水边景色和心情的。第一首写林间避暑,第二首写池上纳凉,第三首写水边游赏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首联“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二句,写诗人在林中避暑,感到十分惬意。林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池上,微风吹来阵阵清凉的风,使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颔联“稍稍斜回楫,时时度桥梁”二句,写诗人在水上小舟缓缓行驶的情景。斜回楫,指小船在水上轻轻摇晃。时不时地渡过一座桥,指船经过桥时,荡漾开去,波纹荡漾。

颈联“水光壁际动,山影浪中摇”二句,写水面上反射出的光线,使岸上的石头也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水中的山峦倒映着,随波逐流,摇曳多姿。

尾联“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二句,写诗人想到李白,想起了他的高尚人格。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不趋炎附势。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诗人的感情却十分深沉。从“林间”、“池上”到“水边”,处处都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留恋之情;而这种留恋,又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