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无惭入南巷,高价耸东京。
窗对嵩山碧,庭来洛水声。
门前桃李树,一径已阴成。
【注】《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高湘登科及第后东归洛阳觐见叔父时。此首为应制诗,应是当时主试官温造命作。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
诗句:
- 「此去几般荣」:表示这次高湘的成就,将会给家庭带来荣耀。
- 「登科鼎足名」:指高湘考中科举,名字被镌刻在鼎上,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译文:
高湘的成就将会带来家庭的荣耀,他的姓名如同鼎足一样显赫。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之词表达了对高湘成就的祝贺和对他家庭未来的期许。”登科鼎足名”形象地描述了高湘考中的荣耀,”入南巷”与”耸东京”则描绘了其声名远扬,影响深远。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高湘未来的美好祝愿。
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无惭入南巷,高价耸东京。
窗对嵩山碧,庭来洛水声。
门前桃李树,一径已阴成。
诗句:
- 「此去几般荣」:表示这次高湘的成就,将会给家庭带来荣耀。
- 「无惭入南巷」:意为高湘考中后,没有羞愧之心,能够骄傲地走进南巷。
- 「高价耸东京」:形容高湘考中的名声如巍峨的山峰耸立在东京城之上。
- 「窗对嵩山碧」:窗外可以望见嵩山,山色青翠。
- 「庭来洛水声」:庭院里传来洛水潺潺的水声。
- 「门前桃李树,一径已阴成」:门前种有桃树和李树,已经形成了一条小路,树下长满了绿叶。
译文:
此次高湘考中,将会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声望,他骄傲地走入南巷,声名如同巍峨的泰山耸立在京都市。
窗外可见嵩山的青山碧绿,而庭院中洛水潺潺流淌,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致。门前的桃李树已经长出了新叶,形成了一条通往家门的小径,显得幽静而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湘成功之后的繁荣景象及其家道昌盛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人物行为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高湘及其家人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