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注意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运用了哪些手法。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意思是: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答案】
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
①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②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③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④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译文:
①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衡门:简陋的门户,借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绿苔:绿色的苔藓,指门前长满青草、杂树丛生的样子。树下:门前树下。绝尘埃:没有尘土被风吹动的声音。
②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偶:偶然。高僧:指佛家僧侣;高僧约:佛家僧侣的约会。长者:这里指僧人。
③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云山:形容山色明丽如云霞,也形容山势高峻入云霄。堪:能;可。眺(tiao):远望。裴回(péihuí):徘徊不进。这里是说车马停驻不前。
④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问以何为待:询问我等待什么?以:因。何为:为什么,做什么用。待:接待。惭:羞愧,惭愧。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作者与友人相邀到山中游览,不料友人突然有事不能同去,而自己又不便强留。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友人,表示歉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真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