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以儒者的身份宿在无可上人院中,与无为僧谈禅论道。全诗写诗人对佛理的体悟,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答案】

译文:

我与无为僧人偶同住宿,夜深时窗下传来更声。已经很久没有忘却世间尘事,与他畅谈直到天明。高高的月亮倒映在松影里,风吹来一磬的声音。真真假假都是幻境,不必去理会这些虚幻的人生。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冬夜与无为僧住在同一寺院时所题壁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与无为僧深夜对话的情景。

首联“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这两句点出自己和无为僧同宿在僧院,夜深时,窗外传来了更鼓之声,表明夜已深了,但作者并没有睡觉,而是继续着与无为僧的对话。“儒释”,指佛教与儒家。“偶同宿”,偶然同宿在一起。“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这里指更漏。“夜窗寒更清”,写出了作者与无为僧深夜长谈的情景。“儒释”指佛教与儒家。“偶同宿”,偶然同宿在一起。“夜窗寒更清”,写出了深夜的寂静以及作者与无为僧长谈的情景。颔联“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这两句写与无为僧深夜长谈,忘却了世间的名利、是非。“忘机于世久”,忘却了世俗名利;长时间与无为僧交谈。“晤语”,交谈;“到天明”,直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忘怀俗事而与僧人彻夜长谈的情景。颈联“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倒”,这里是倒映的意思。“月倒高松影”,意思是月光倒映在高高松树的影子里,写出了月色之皎洁,也写出了夜晚的高静。“风旋一磬声”,“一磬”,指佛寺中敲的一种木鱼,声音悠长。“风旋一磬声”,意思是清风旋转着,发出一阵阵木鱼声,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尾联“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佛家讲求的是心如虚空,一切皆空,真如幻化,不必刻意追求什么。“真门犹是幻”,“真门”,指佛家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真如。“犹是幻”,仍然是虚幻的境界。意思是说,佛家所说的最高境界——真如,仍然是虚幻的。“不用觉浮生”,不需要再去刻意追求什么,因为一切都如同梦幻一般,无须再去做无谓的执着。“浮生”,指虚妄的生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认为一切都是虚幻,不必再去执著追求什么。尾联的意思是说,佛家讲究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超脱于红尘之外,不必再去刻意追求什么。尾联中的“不用觉浮生”就是这种心灵自由的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